三星3nm自研手机芯片回归,国产折叠屏竞争来了
近日,三星电子发布的 Galaxy Z Fold7、Galaxy Z Flip7 及 Galaxy Z Flip7 FE 三款折叠屏手机持续引发行业热议。作为深耕折叠屏赛道 7 年的头部厂商,三星此次新品在轻薄设计、屏幕体验及 AI 功能上展现出显著突破,有观点认为其将让国产折叠屏迎来真正势均力敌的竞争。不过,三款新品在续航、性能适配等方面仍存在短板,呈现出创新与挑战并存的特点。
图:左边是Galaxy Z Flip7,右边是Galaxy Z Fold7
Galaxy Z Fold7:轻薄与大屏体验的突破
作为三星折叠屏旗舰机型,Galaxy Z Fold7 在设计与体验上实现多项关键升级。其最显著的创新在于极致轻薄—— 折叠状态厚度仅 8.9mm,展开后厚度 4.2mm,重量压缩至 215g,较前代重量下降 10%,与荣耀 Magic V5(8.8mm/217g)、OPPO Find N5(8.9mm)等国产旗舰处于同一梯队,摆脱了早期折叠屏的厚重感。这一突破源于铰链、屏幕与材料的全方位升级:铰链重量下降 43% 且强度提升,屏幕厚度减薄 39% 并采用钛合金保护层(坚固性提升 64%),铝合金中框强度增加 10%,在轻薄与耐用性间实现平衡。
来自三星电子官网
屏幕体验是另一大亮点。外屏比例调整为 21:9,6.5 英寸的尺寸与常规直屏手机接近,有效弱化了前代 “遥控器感”;内屏升级至 8 英寸,支持 1-120Hz 可变刷新率与 2600 尼特峰值亮度,配合第二代康宁大猩猩玻璃陶瓷,显示清晰度与耐用性同步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其放弃了争议较大的屏下摄像头,回归 10MP 挖孔设计,既解决了前代屏下摄像头区域显示瑕疵问题,也提升了自拍画质。
影像与性能上,Z Fold7 搭载 2 亿像素主摄(与 S25 Ultra 同款传感器),配合优化的图像处理算法,画面细节与动态范围显著提升;定制版高通骁龙 8 至尊版处理器(for Galaxy)的加持,为多任务处理与 AI 功能提供了强劲算力支撑。
不过,该机短板同样明显。4400mAh 电池容量在国产折叠屏中处于下游(如荣耀 Magic V5 配备 6100mAh),25W 有线充电功率(30 分钟充至 50%)也落后于国产机型的 66W 甚至 100W 快充;此外,13999 元的起售价虽与国产高端折叠屏持平,但在续航与充电体验上的差距可能影响部分用户选择。
三星表示,其设备能够播放 24 小时的视频。
Galaxy Z Flip7:外屏革新与性能争议
面向小折叠市场的 Galaxy Z Flip7,核心创新集中在外屏体验上。其搭载 4.1 英寸外屏,边框仅 1.25mm,屏占比大幅提升,可直接运行完整应用并支持与屏幕方向适配的操作逻辑,解决了小折叠外屏功能鸡肋的痛点。同时,该机延续了三星铰链技术优势,折叠厚度 13.7mm、重量 188g,配合 IP48 防水等级,便携性与耐用性兼顾。
配置上,4300mAh 电池容量较前代提升 7.5%,支持 31 小时视频播放;首次在小折叠中引入 DeX 模式,外接显示器即可实现类 PC 多任务体验,拓展了使用场景。
但争议点在于处理器选择 —— 全球版本统一搭载三星 Exynos 2500,取代了此前部分市场的高通芯片。尽管该芯片采用 3nm GAA 工艺,理论性能可满足日常需求,但三星自研芯片在能效控制上的口碑不及高通,且谷歌等厂商已转向台积电代工,其实际表现待市场验证。此外,内屏分辨率从 2640×1080 降至 2520×1080,7999 元的起售价与国产同级别机型相比,性价比优势不突出。
Galaxy Z Flip7 FE:亲民定位下的配置妥协
作为首次推出的折叠屏 FE(粉丝版)机型,Galaxy Z Flip7 FE 主打入门市场,6499 元起售价(补贴后约 5000 元)降低了折叠屏体验门槛。其沿用成熟的 “文件夹式” 设计,3.4 英寸外屏与 187g 重量保持了便携特性,且预装 One UI 8 系统,基础 AI 功能与旗舰机型一致。
不过,为控制成本,其配置较 Z Flip6 明显减配:处理器降级为 Exynos 2400,内存从 12GB 缩减至 8GB,存储仅提供 128/256GB 选项,且不支持 DeX 模式。与国产同价位折叠屏相比,其性能与功能丰富度存在差距,更适合对折叠形态好奇但预算有限的用户。
行业竞争:国产折叠屏迎来真正对手
此次三星新品的发布,被业内视为折叠屏市场 “棋逢敌手” 的标志。从参数看,三星在轻薄设计(Z Fold7 的 215g)、屏幕技术(2600 尼特亮度、窄边框外屏)、AI 功能整合(即圈即搜、多模态交互)上展现出深厚积累,弥补了此前与国产机型的差距。而国产折叠屏在续航(普遍 5000mAh 以上)、快充(66W+)、性价比等方面仍具优势,形成差异化竞争。
三星还大力宣传了 Galaxy Z Fold 和 Flip 7 的人工智能功能。这两款设备均采用三星和高通的为 Galaxy 芯片定制的 Snapdragon 8 Elite,旨在实现设备上而非云端的更多 AI 处理。
Counterpoint Research 高级分析师 Sheng Win Chow 表示,单凭物理设计不足以说服用户从我们都习惯的触摸屏手机转向可折叠手机。
分析认为,三星新品的创新与短板并存,恰恰反映了折叠屏技术已进入瓶颈突破期 —— 轻薄接近物理极限,厂商开始在屏幕交互、AI 融合、性能能耗平衡等维度展开更深层次竞争。随着苹果计划 2026 年入局折叠屏,三星与国产厂商的技术角力将进一步升级,最终推动折叠屏从 “小众尝鲜” 走向 “大众普及”。
目前,三款机型已开启预订,Galaxy Z Fold7 与 Z Flip7 将于 7 月 22 日正式发售,其市场表现将为折叠屏行业竞争格局提供重要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