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南电竞入口安卓版

中共中央定调:未来10年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

2025-10-24 来源:国际电子商情
108

关键词: 创新育新 高技术产业 国产替代 第十五个五年规划

在10月24日举行的中国共产党二十届四中全会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郑栅洁表示,“未来十年将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这一目标并非单纯的规模扩张,而是“固本升级、创新育新、扩容提质、强基增效”四维产业发展框架中的关键战略支点,其中“创新育新”被置于激发新动能的核心地位,成为推动产业质变的关键驱动力。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郑栅洁在介绍情况(图源:新华社)

固本升级,就是要优化提升传统产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推动重点产业提质升级,巩固提升化工、机械、造船等行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等举措,这将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初步估计未来5年会新增10万亿元左右的市场空间,释放出巨大的发展动能和民生红利。

高技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并非空中楼阁。2024年,中国“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超过18%,为产业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科技创新能力的系统性提升提供了更深远的支撑:全社会研发投入突破 3.6 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 48%;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跃升至全球第10位;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较“十三五”期末增长 42%。这些数据表明,中国已从“科技跟跑”逐步转向“创新并跑”,为高技术产业的规模再造奠定了技术基础。

创新育新,就是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建议》提出打造新兴支柱产业,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将催生数个万亿元级甚至更大规模的市场。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市场规模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21.3万亿元,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将突破18万亿元。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细分领域正以25%-35%的年复合增长率成为新的增长点。这些产业不仅创造了万亿级的市场,还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国产大飞机商业化等实际应用中实现了技术落地。

目前,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与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六大领域已被明确列为前瞻性布局的重点,这些产业蓄势发力,未来10年将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2024 年,中国未来产业的总产值已达到11.7万亿元,预计到2026年将突破15.5万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产业呈现出“技术突破-场景验证-规模爆发”的发展逻辑:原子级制造在芯片、激光器件等领域的应用预计将在五年内形成千亿级市场;可控核聚变若实现商业化,将重塑全球能源格局;脑机接口、合成生物学等技术正从实验室走向医疗、材料等实际应用场景。

产业再造离不开创新生态系统的系统性构建。国家层面已明确提出“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的发展路径,通过多种机制打破产业升级的障碍:中央财政设立了2000亿元的新兴产业引导基金,定向支持量子计算、AI大模型等前沿领域;在区域布局上,长三角聚焦集成电路和生物医药,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发展数字经济,成渝地区打造航空航天产业集群,形成了“核心区引领、多点协同”的产业生态。同时,新型举国体制的完善为解决“卡脖子”问题提供了保障,从半导体材料到工业软件,国产替代正从单点突破向体系化推进转变。

“再造一个高技术产业”的意义远远超出了经济规模的简单翻倍。在全球产业分工格局重塑的背景下,这一进程将推动中国从“制造大国”向“产业强国”转变:高端装备制造业巩固全球分工优势,未来能源产业抢占绿色发展先机,量子信息、卫星互联网等领域构建技术话语权。更重要的是,产业升级将形成“技术突破-民生改善” 的良性循环,从新能源汽车充电网络的普及到AI辅助医疗的应用,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正在将创新成果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责编:Lefeng.shao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