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释放善意,荷兰安世仍拒晶圆供应!
关键词: 车规芯片 安世半导体 欧洲车企芯片短缺 荷兰政府 晶圆断供
尽管中方通过供应车规芯片释放善意,但荷兰安世仍未恢复晶圆供应。
据英国《金融时报》11月12日报道,尽管中国已恢复部分芯片出口,但包括宝马、大众、奔驰在内的多家欧洲车企仍面临“毁灭性”的基础芯片短缺,部分企业库存仅能支撑数周,生产线停工风险迫在眉睫。核心的问题在于,安世荷兰至今没有执行恢复晶圆供应的实际动作。
欧盟内部多位官员承认,尽管中方释放善意,但危机仍在蔓延,“晶圆断供若不在数周内解决,将可能迫使多个汽车生产线被迫停产”。
“几周内将彻底断供”
安世半导体生产的低利润但高可靠性的基础芯片(如MOSFET、二极管、逻辑IC等),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系统,控制安全气囊、车窗、车锁、照明等关键功能。这些芯片虽技术门槛不高,却是整车不可或缺的“神经末梢”。
该公司的生产模式为:晶圆在英国、荷兰、德国工厂制造,运往中国东莞、无锡等地封装测试,再出口至全球客户。
然而,据欧洲汽车行业高管透露,目前安世(荷兰)已停止向安世(中国)供应晶圆。尽管中国工厂尚有少量库存,但若无法及时补给,“几周内将彻底断供”。
该车企高管直言:“现在发生的事情令人费解,会对数百个行业造成毁灭性后果。”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发出警告:只要安世荷兰不重新向中国工厂供货,欧洲芯片短缺问题将无从解决。大众汽车虽表示目前其德国产线未受实质影响,但也承认“形势不稳定”,不排除未来大规模停产的可能。
仍缺乏解决问题诚意
危机的导火索和根源均为荷兰政府。
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在11月11日与德国经济部长赖歇的视频会谈中明确指出,问题根源在于“荷兰政府不当干预企业内部事务”,并强调“造成全球供应链动荡的责任在荷方”。中方呼吁德国敦促荷兰撤销相关措施,恢复企业正常运营。
尽管荷兰经济事务部长卡雷曼斯本周二发声明称,荷兰和欧盟将共同努力,“尽快修复供应链”,但仍然认为政府行动“并非针对安世日常运营”,而是“为确保欧洲生产与供应的连续性”。
这一模糊表述引发广泛质疑:若非直接下令停产或限制出口,何以导致一家跨国企业内部供应链突然中断?
业内普遍猜测,荷兰可能以“国家安全审查”或“欧洲供应链安全”为由,对安世向中国子公司转运晶圆施加了隐性限制,甚至要求其将封装环节转移回欧洲。
“临时补丁”计划
另据路透社11月13日消息,两名知情人士称,安世半导体的欧洲客户正与该公司携手探寻变通之策,试图绕开其欧洲部门与中国工厂之间的纷争。据悉,他们将这一计划称作为“临时补丁”,具体操作是直接从欧洲工厂采购硅晶圆,自行运往中国,再与中国工厂签订合同,委托其完成最终的封装工序。
目前,安世半导体及其母公司闻泰科技暂未就上述报道置评。
此外,据《南华早报》援引“智能汽车”行业报告称,无锡新洁能、杭州士兰微、扬杰电子等中国企业,目前已在向安世中国供应可使用的晶圆产品。尽管这些产品在制程等级方面,和欧洲的部分原材料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不过在短期内,它们能够助力部分产能实现恢复,并且为相关生产提供了基本的缓冲以及替代方案。
责编:Jimmy.z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