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回收迎千亿风口,产业链加速成熟
关键词: 动力电池回收 千亿级市场 产业链 政策标准 动力电池
国际电子商情20日讯 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十年稳居全球第一,动力电池规模化退役阶段即将到来,催生出一个快速成长的千亿级市场。在10月17日市场监管总局召开的专题新闻发布会上,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动力电池回收量已突破30万吨,市场规模达480亿元,预计到2030年将突破千亿元。这一市场背后,是一条覆盖回收、处理、再利用的完整产业链正在加速成熟。
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平均寿命为5-8年。自2016年起,国家要求乘用车电池提供8年或12万公里质保,首批大规模装车的电池正陆续进入退役期。据预测,2025年退役量将达82万吨,2028年将超过400万吨,对应回收利用行业产值有望突破2800亿元。
政策层面,今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健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行动方案》,明确提出要用法治化手段规范回收利用。市场监管总局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已发布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国家标准22项,涵盖回收通用要求、管理规范、拆解规范、余能检测等多个方面。
在产业链企业布局方面,已形成以车企、电池制造商和资源再利用企业为主导的回收体系。格林美、宁德时代、欣旺达、中伟股份、博世科等多家上市公司深度布局,竞相抢占市场先机。
技术创新成果方面,宁德时代子公司邦普循环将自主研发的DRT定向循环技术转化为先进标准,实现镍钴锰回收率99.6%、锂回收率96.5%。2024年处理废旧电池超12万吨,再生锂盐1.71万吨。中伟股份锂电池循环回收板块持续发力,2024年处理退役电池当量超5万吨。
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将加快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标准体系建设,围绕动力电池绿色设计、余能检测、放电、存储、定向循环等方面推进标准制修订。企业也将重点聚焦短流程湿法提取、废水零排、数字化转型等关键技术,着力降低能耗和提升环保水平。
责编:Mom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