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南电竞入口安卓版

专家洞见 未来AI的趋势与突破

2025-07-31 来源:人民邮电报 原创文章
60

关键词: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AI伦理治理数字智能AI生产力AI普惠发展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25)主论坛上,多位AI行业的顶级大咖出席,围绕大模型、算力基建、AI伦理治理等核心议题,展开了一场跨越技术、产业与文明的深度对话。

  数字智能是否会取代生物智能

  主论坛上,图灵奖、诺贝尔奖得主杰弗里·辛顿(Geoffrey Hinton)发表了题为《数字智能是否会取代生物智能?》的演讲,这是他在中国的首次公开演讲,引发了业界关于AI本质的思辨。

  辛顿回顾了从早期模型到现代大语言模型的发展历程,指出大语言模型已经实现了对语言理解的深度模仿。但AI系统具有“永生性”,且机器之间知识的复制可以在极大规模下进行,实现指数级的知识转移。因此,辛顿警示了人工智能超越人类智能的可能性及其带来的风险:“如果AI足够聪明,它会通过操纵人类、获得控制权等方式来避免被关闭。”

  辛顿还提议,全球主要国家或AI大国应建立一个由AI安全机构组成的国际社群,研究如何训练高智能AI向善:“面对AI,我们只有两个选择,要么训练它永远不伤害人类,要么‘消灭’它。但AI在医疗、教育、气候变化、新材料等领域作用巨大,能提升所有行业的效率,我们无法消除它——即便一个国家放弃AI,其他国家也不会。因此,若想让人类生存,必须找到训练AI不伤害人类的方法。”

  拥抱每个人的人工智能

  MiniMax创始人、CEO闫俊杰先生认为AI是更基础更根本的生产力,是对个人能力和社会能力的持续增强。

  “AI公司不是提供链接的互联网公司,而是提供生产力的公司。”而除了释放生产力与创意,AI的使用已经超出最初的设计与预期,各种各样想象不到的应用场景正在发生。“比如解析一个古文字、模拟一次飞行、设计一个天文望远镜……这样意想不到的场景,随着模型能力越来越强而变得越来越可行。仅仅需要少量协作,就可以把每个人的想法变成现实。”

  闫俊杰判断,AI会变得越来越强,而这种增强几乎是没有尽头的。但AI一定会被掌握在多家公司的手中,同时会变得越来越普惠,使用成本也会变得更加可控。“如果有一天AGI(通用人工智能,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实现了,其过程一定是由做AI的公司和他们的用户一起来实现的。”

  全球共济推动AI普惠发展

  在圆桌讨论中,图灵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期智聚焦“如何通过国际合作弥合AI鸿沟”,指出当前AI技术集中于少数国家和企业,需全球携手确保技术红利惠及所有国家与群体,为讨论奠定了全球视野的基调,与4位国际专家开启了一场横跨技术、制度与伦理的深度对话。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政府与政策学教授吉莉安·哈德菲尔德指出,“经济学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大模型不可能凭空产生”,强调AI作为变革性技术,真正的挑战在于设计更公平的交易机制;蒙迪与合伙人公司总裁克雷格·蒙迪则认为,虽然训练成本高昂,“但获取其服务将越来越便宜”,前提是机制设计能保障边缘人群的可达性与可负担性;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首席科学家周伯文从企业视角提出,“Make AI Safe”应取代“Make Safe AI”,将AI安全嵌入发展全过程;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计算机科学杰出教授斯图尔特·罗素则以长远目光回应,“AGI的出现必将转化为全人类的公共资源”,同时强调有效监管的必要性,避免技术失控威胁人类文明,为全球AI治理敲响警钟。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