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南电竞入口安卓版

2025云计算市场三大转向

2025-07-10 来源:电子信息产业网
120

关键词:云计算,云智算,算力,大模型,深度用

编者按:2025年上半年,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加快推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步履铿锵,电子信息产业亮点纷呈。《中国电子报》作为电子信息领域旗舰媒体,全面盘点2025年中电子信息产业热点,解读产业发展趋势,为企业决策提供参考,为产业合作创造契机。

随着人工智能与算力网络深度融合,云计算已迈入智能化的新阶段,向全栈智能、开放融合的云智算升级。根据调研机构预测,未来几年,用户对国产智算云服务的需求将飞速增长,带动国产智算云服务市场规模不断攀升,预计到2029年市场规模将超4000亿元。业界已达成共识:云计算的下一个时代,已与AI深度绑定。回望2025年上半年,云厂商们纷纷围绕“AI+云”展开激烈角逐,云计算市场有哪些新变化?

从“云计算”到“云智算”

算力是云计算“万丈高楼”的地基。随着算力需求急速攀升,如何突破算力瓶颈成为云计算产业攻关的重要课题。智能科技公司华鲲振宇方面表示,“云计算”向“云智算”转型升级,标志着算力需求从通用计算向智能计算纵深演进,对高效能、低时延、绿色集约的AI算力提出更高要求。

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离不开强大算力支撑。为有力、有序提升算力供给,全国范围内掀起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潮。中国移动在长三角打造全国首个整合通用算力、智能算力、超算、量算的“四算合一”调度平台。中国电信投资20多亿元打造江西省首个省级智算枢纽——鄱阳湖智算中心。阿里云建设西部云计算中心及数据服务基地,建成后将覆盖成渝两地数据业务。腾讯云中重数字孪生产业园项目被列入福建省第一批增补省重点名单。

实现算力的智能调度与优化配置成为云计算厂商共同努力的方向。华为云推出基于新型高速总线架构的CloudMatrix 384超节点集群,通过“训推共池”“灵活调度”等技术实现朝推夜训,白天进行模型推理,晚上闲时进行模型训练,算力资源利用率提升30%以上。天翼云“息壤”算力互联调度平台整合多方、跨域、异构的算力资源,可以根据实时业务需求灵活分配算力,实现资源的全局管理和弹性调度。

华为云CloudMatrix 384超节点集群

《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显示,预计到2025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将达到1037.3EFLOPS,较2024年增长43%;人工智能算力市场规模将达到259亿美元,较2024年增长36.2%。算力需求暴增的背景下,产业还呈现从“平台竞争”向“平台竞合”方向演进的趋势,通过集成多方资源形成联盟格局。

2025年5月,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联合启动算力互联网试验网建设,旨在打破平台壁垒,让用户得以随时、随地、随需接入算力资源。据悉,试验网首期将接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8大算力枢纽节点,预计2026年实现全国TOP100数据中心互联互通。6月,华为云与无问芯穹签署协议,阿里云与并行科技达成合作,通过技术互补、生态共建实现互利共赢,推进算力基建工作。可以预见,各方的协同合作将打破原有的技术边界,催生出更多“化学反应”。

从IaaS、PaaS、SaaS到MaaS

传统云计算服务架构主要集中在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三层,大模型的升级不仅重塑了云计算架构,更催生出新的服务内容。当前,越来越多的云厂商将目光投向了MaaS(模型即服务)层,通过发布一站式落地的模型服务,实现多场景的生产力解放。

一方面,云计算厂商积极推进自研大模型的建设。今年上半年,阿里云相继开源了视觉基座大模型万相2.1、推理模型通义千问QwQ-32B等诸多模型。阿里云智能集团资深副总裁、公共云事业部总裁刘伟光表示,过去一年平台上的大语言模型API调用量和接入企业数量都迎来了近百倍的增长。腾讯云上线首个混合推理MoE模型Hunyuan-A13B的模型接口,在低成本、强思维方面进一步升级。

阿里云百炼大模型服务平台

另一方面,国产大模型与相关企业的深度合作,也为云计算行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年初,DeepSeek推出R1版本,华为云、腾讯云、阿里云、百度智能云等国内主流云平台纷纷宣布接入,三大运营商也通过各自平台提供专属部署和算力支持,天翼云将“息壤”平台与DeepSeek-R1/V3系列大模型深度优化适配,实现全栈自主可控、模型灵活选型、异构算力融合;联通云依托DeepSeek,升级云“星罗”算力调度平台,提升全域智能调度水平。

此外,各大云厂商还通过多样化的大模型策略加速大模型在产业端的普及,为企业实现业务增长和场景创新提供有力支撑。例如,百度云与DeepSeek结合,帮助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完成多模态大模型部署;腾讯云利用大模型知识引擎搭建DeepSeek-R1联网应用,联合深圳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推出智能问答助手。还有部分企业正在尝试以智能体(Agent)形式落地大模型技术。例如,阿里云官宣百炼3.0升级,据称能满足企业和开发者进行大模型Agent开发的“一切所需”。

浪潮云董事长肖雪指出,云的现代化、数据要素共享、智能体大爆发、动态安全防御、集成数字业务平台、智能自治运营已经成为行业数智化发展的关键趋势,同时也是企业未来布局中的一个导向性的基础考量指标,对云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资源上云”到“深度用云”

当生成式AI被应用于银行智能风控,当人体健康问题可以被实时解答,当城市治理经由算力互联网打通“最后一公里”……2025年的云计算产业正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实用”价值。企业不再满足于资源堆砌、算力比拼,而是更关注云平台是否能真正提升业务效率,带来智能化能力的跃迁。上云的需求也从简单的“资源上云”迈入了“深度用云”。

以AI为核心的智算云,正成为云计算从资源堆砌迈向价值创造的关键引擎。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表示,不是所有的应用都要追求“大”模型。企业应该根据自身不同业务场景需求,选择最合适的模型,通过多模型组合来解决问题,创造价值。

可以看到,越来越多云厂商把目光转向全栈式AI技术,既追求高效稳定的底层硬件,又强调灵活易用的上层应用开发。与此同时,各云服务厂商开始意识到,要立足场景找服务,深耕细分市场,形成自己的市场竞争力。例如,百度云在交通领域持续发力;金山云在游戏云和视频云方向长期深耕;华为云重点服务政企用户,将其细分为四类;阿里云以亚太为中心,迈向国际市场。

智算云从云端延伸到终端,辅助构建“云网边端”一体的智能系统,“云终端”或将成为2025年最火的云计算概念之一。市场调研机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云终端市场出货量为421.7万台,同比增长40.0%;预计2025年云终端市场将继续保持高增长,增长率将超过16%。

近日,华为正式发布CloudDevice全系列产品,包括云手机、云PC、云Pad、云空间、云机顶盒、云游戏、云车机等产品。同时,其联合相关研究机构共同发布《云终端产业发展报告》《基于云网端边芯协同的云终端技术标准》。中国联通最近推出了“智家通通”语音智控设备,将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融入终端设备,为用户带来“无感化”的智能生活体验。

华为开发者大会2025

“万物上云”热潮下,智算云不仅承载着技术创新的使命,更是提升社会治理效率、优化公共服务的重要抓手。中国移动党组书记、董事长杨杰表示,经济社会从“互联网+”“5G+”向“AI+”加速转变,AI的“规模效应”持续深化、算力的“回弹效应”加速显现、连接的“加速效应”不断拓展,呼唤基础设施新架构、释放算力服务新需求、催生信息消费新形态,为算网基础设施演进带来新机遇、提出新要求。在“由云向智”这一趋势下,算力网络的核心载体正在由传统的“云计算”向云和AI深度融合的“云智算”升级。推动云智算从理念构建走向产业实践,需要社会各方紧密协作、携手共进。

责任编辑:赵强





Baidu
map